【影評心得】紀實電影《聖母峰》 → 真實山難搬上大螢幕(影評)

最後更新時間:2024-10-02
【影評心得】紀實電影《聖母峰》 → 真實山難搬上大螢幕(影評)
個人覺得,如果看過此真實故事各方說法的人,或許會跟我一樣認為,電影避重就輕,僅僅以清淡的口吻拍出這件事實,喜歡電影院大場景的人,可能要失望,電影並沒有任何驚喜、特效之處。但整部片絕對不會沉悶,導演在處理所有片段的方式很高明,將一件可能會讓人睡著的登山教學,以片段穿插的方式呈現,讓一個對登山沒興趣的人也能以緊湊的方式認識整個山難事件,了解大自然的無情,山不該是用來「征服」的。

飄兒


在講電影前,想先問問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這本書呢?

像飄兒一樣喜歡登山的山友們,或多或少都會想看看攀登高山的一些書籍,而這本《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是真人真事的傳記,由原本是美國戶外(雜誌)記者喬恩·克拉克 為了寫出一篇商業登山隊道德等相關議題而參加了商業登山隊,裡頭主要描速兩組登山隊登上聖母峰發生的事情,以及雪崩發生當下,所有隊員的狀況,是個道德議題感很重的書,也引發世界各地山友激論!

書中以一個人的視角述寫所有不太有經驗、稍有經驗的商業登山客登山時的種種,讓人有許多感觸,而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在八千公尺以上,人類沒有能力展現道德。」,也是攀登高山的山友會面臨的。

而今年九月,由傑克葛倫霍 主演的《聖母峰》,便要將這本傳記描述的聖母峰史上第三慘的山難拍成電影,光是看書都能有如此觸動,電影大場景會如何呈現呢?

小小影評

總算等到《聖母峰》上映的這天,看完後,其實感覺還蠻複雜的!原本以為可以看到《聖母峰》如同《魔戒》般的雪山大場面,電影中確實也有《聖母峰》的場景,也是從高處俯瞰並轉動視野的拍攝,但《聖母峰》似乎沒有那麼令人震撼,畢竟《聖母峰》並非以令人驚豔的場景聞名,電影只是按照山的本身去拍攝。

而整個山難過程,看完後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感情觸動,事件本身道德、商業登山隊的爭議部分也幾乎沒有提及,整部片走的是客觀紀實成分居多。後來想想,可能為了撫平家屬心情,所以所有角色在山難中所有爭議、角色個性幾乎沒有特別琢磨,除了一位覺得自己花錢是大爺的John,有耍大牌的說了「我花錢不是來聖母峰排隊的,這裡不是walmart」這句話,商業登山隊的隊友水準參差不齊的事實,也只是以一句話帶過。

在電影中,大家能看到的是,以「冒險顧問」登山隊嚮導Rob Hall為主軸,延伸出隊裡比較有靈魂的人物,說穿,就是稍微有戲劇張力性、為了夢想而爬山的隊友Doug Hansen、看似早已不行,最後卻奇蹟從山難中倖存的Beck Weathers的故事。

加入更多的,是雪山的寧靜、親情的琢磨、非爬不可的一顆心,但以一個登山客的角度,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隊員們登高,其實會覺得好似登山非常容易,那種遇到高山寒冷、體力的不支、絕望並沒有呈現在螢幕上,書裡不斷強調高山症大家會遇到所有的荒唐狀況(會在8000公尺脫衣服等等),這些造成這次山難的許多爭議之處,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但以登山者的角度,我認為登山真不是那麼輕鬆而待的事,電影除了強調下山才是危險的開始,拍出因天候因素大家慘痛的遭遇外,也是沒有把登山者對於登山觀察氣候的重要性等強調出來。

不過,在攻頂的那短短場景,個人倒是很感同身受,登頂者在《聖母峰》山頂待的時間之短、登上山頂的喜悅在螢幕中不若想像的激情,卻是最真實登山者登上山頂的感受,至少個人認為,上山頂的那一瞬間,只有種微微的愉悅,覺得至今爬的都值得了,但真正困難卻是下山才開始,或許也只有爬過大山的人,能感受影片中登上山頂,僅僅是輕觸石頭的那種觸動了。

個人覺得,如果看過此真實故事各方說法的人,或許會跟我一樣認為,電影避重就輕,僅僅以清淡的口吻拍出這件事實,喜歡電影院大場景的人,可能要失望,電影並沒有任何驚喜、特效之處。但整部片絕對不會沉悶,導演在處理所有片段的方式很高明,將一件可能會讓人睡著的登山教學,以片段穿插的方式呈現,讓一個對登山沒興趣的人也能以緊湊的方式認識整個山難事件,了解大自然的無情,山不該是用來「征服」的。

所以基本上,個人還蠻喜歡這部片的,只是與原本期望看到導演處理商業登山隊爭議的部分完全沒有拍出來,有些小小失望。

以下先來欣賞電影劇照(圖片來源: wegeekgirls)

everest
everest1
everest2
everest5
everest3
everest4
everest6

探索靈感

旅遊攻略
關閉